建站频道
      分享到:

      探寻灵魂深处 绘于笔端山川——观衣惠春画作有感

        作者:席小平2018-01-18 09:23:53 来源:中国艺术报
        探寻灵魂深处 绘于笔端山川——观衣惠春画作有感

        高原神曲(中国画)  衣惠春

        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走进万里河山,融入万家灯火;他历经数度春秋,挥毫泼墨,相继绘制出了数十幅几十米、乃至百多米长度的系列山水长卷,数十组山水抒情的系列画卷。当这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卷先后问世、出版,一时间激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引来画界的诸多关注。他便是实力派山水画家——衣惠春。

        衣惠春是一位善于营造宏大场面,深远意境,并传达博大精神的绘画高手。他多以比、兴的手法,将自己灵魂深处的精神思想,理想中的文化光芒反射到自己所绘制的作品之中,反射到自己作品的自然山川之中,使其具有律动感、神圣感,从而激发人们对生活与生命的激情。为此,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面对每一幅作品,他不仅能够时时强调画面的真实生动,强调对物象的表达和刻画,更能够注重抒写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象,灵魂深处的真切顿悟,对人生、对艺术理想的真挚追求和向往,乃至对是非善恶,对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的真诚表达和表现。所以,欣赏他的作品,尽管其艺术语言不尽朴实无华,笔墨技法不无潇洒明快,却往往能够体现意境宏大高远,内涵丰硕深邃,格调高雅质朴的风格。其作品的画面,却往往能够将峻拔与雅秀,奇险与绚丽,苍莽与温润,渺远与古拙,恬静与超逸等多种丰富的内容,鲜明、科学、高超、新颖地表现出来,从而使作品富有了强烈的吸引力,对读者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产生了浓浓的艺术感染。

        衣惠春巨幅山水的代表之作《万里河山入画图》是一幅长1500厘米,宽180厘米的全景式巨幅山水。作品画面沿用了北方山水的传统布局,上下宏阔、丰满,整个画面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笔墨纵横交错,潇洒自如,用笔遒劲雄阔,墨色淋漓酣畅,气韵恢弘生动,情感真诚激扬,其法度可谓严谨中时现绚丽灵动之状。 《圣地井冈山图卷》则以波澜起伏的构图,精致奔放的笔墨、朴实明朗的色调,表现出井冈山的故事。而《与山河同在》则用焦墨画荷树,以显荷树历风霜而弥坚的风骨,用淡墨画黄洋界更见黄洋界浮白云而浩茫的雄姿。


        纵观衣惠春的画作,综合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

        一曰继承传统,得宋、元绘画之正脉。中国画历来崇尚精湛的笔墨和臻美至正的程式。衣惠春的系列山水,特别是那些巨幅山水,无论是对局部山水、园林山水的绘制,还是就高山大水、群山远水的创作,其远景、中景,其画山皆横亘而出,不遮不掩。其画骨均方正阳刚,不媚不俗,无有半点矫揉造作之气,真实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正脉与画家个人品德修养的有机结合。作品布局严谨、合理、大气,平中见奇,笔墨错落有序,点线折落有势,山石勾线刚斫见硬,皴擦起伏、变化,层次清晰纯澈,有时兼用墨块的韵味,水墨淋漓。于是,雄旷、宏远、遒劲、坚毅的艺术感觉便跃然纸上。加之作者不时以诗入画,以长跋配之,于是,宏大的画面气象中,每每平添出几分林壑清幽,澄澈清静的诗心与诗意来。

        二曰继往开来,笔正墨活,宏大中现清雅秀润之感。这些年的山水画坛,不乏重彩浓墨之画家,但往往笔枯墨燥者众,笔难圆,墨难活。衣惠春的系列山水笔墨劲健蕴藉,清雅秀润,实乃用笔遒劲至中所至,实乃画家几十年苦学传统,继往开来所得。显然,该作是在大量写生基础上的以意成型。在画家的腕下,笔墨灵动而不板滞,施墨层层而相积,所谓笔生气,墨生韵,全在一个“写”字上。所谓能工善写,能虚能实,工得不能再工,虚得不能再虚,正是这个道理,正体现了这种恰到好处的状况。于是,虚实结合中,笔墨、意韵、格调便产生出酣畅淋漓、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曰水墨交融,色彩绚丽。衣惠春的系列山水,虽然作者一直强调笔墨的厚重、丰富,但其用墨效果却始终体现着一个洁净、清纯的原则,用色效果也体现着一个清丽明净的尺度。为此,衣惠春在不断研究学习掌握对传统水墨的运用和色彩把握的实践中,自觉继承其古人和先人的精髓,自觉掌握水墨和色彩对绘画气氛营造所具有的规律,努力挖掘和提升水墨和色彩对绘画表现的力度。有时,在一些作品中,为营造一种山水画的现代气息,他经常将橘黄、绛紫、西洋红、青绿、蓝白和群青一同使用。而每到此时,无论是轻淡、厚重,还是中和浓艳,他都能做到层层积染,都能以色助墨,以墨助彩,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既见层次,又明净、单纯,既有西方绘画的浓烈,又避免和克服了装饰味过浓,色彩鲜活不足的弊端。于是,祖国万里河山的雄浑壮丽,气象万千,亘古苍茫,以及幽远深邃的山山水水的莫测与玄妙,便会不时地蒸腾而生发出浩瀚与博大,巍峨与莽然,澎湃与激情的无休无止的灵动。

        四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两句言简意赅的名言,概括了关于艺术创造过程中艺术家所有复杂的、丰富的、物质的与精神的转换关系和心路历程。这些年,衣惠春经常深入生活,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足迹可谓遍及塞北江南。作为何海霞的弟子,他对文人画、青绿山水早年就曾苦下功夫。然而,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他却不仅能够继续笃守本源,坚持传统,始终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精神,在创作实践中,既状写图像,又遗形独立,既师物,又师心,从不因形制而妨碍笔墨的表现,也从不因笔墨而限制表现的物象,而且能够始终坚持“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基本方向、实践原则,能够始终坚持将创作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进而不断地创新,做到既始终秉持笔墨精神层面的高度与中国文化纯正性的深度相结合,以意构图,由景生景,将北方传统山水的全景式和三角形的构图法有效运用,使作品时时产生一种大开大张,大雅大美的艺术效果,又注重向南派山水的技法和精神学习,将一些局部山水、小品山水添入更多的寓意和雅趣。将笔下万里河山,数千年中华文化,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这便是衣惠春的系列山水画之精神所在,灵魂所在,成功所在。

        留住昨天,展现今天,预示明天。这是艺术的必然要求,更是艺术家的崇高目标。衣惠春的系列山水画,留给读者的是无比珍贵的艺术财富,更是足以使人们享用持久,超越了时空,且难得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8(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70(mb)